8月20日,东营市卫生健康委“践行初心使命·巡礼健康东营”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召开。发布会邀请了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疾控中心主任宋勇,市卫生健康委相关科室负责同志介绍“庆祝建党一百年
为民办事一百件”实践活动——“疫情防控大提升”行动暨疫苗接种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从发布会了解到,截至8月19日24时,东营市已完成疫苗接种180.83万人338.51万剂次,18周岁以上人群接种率为96.08%,全程接种完成率88.37%,初步构建起了人群免疫屏障。

东营市卫健委新闻发布会
全市医疗机构均实现传染病网络直报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东营卫生健康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正确指导下,把疫情防控作为重中之重的头等大事来抓,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迎难而上,冲锋在前,上下同心,共克时艰,为确保东营市“零疫情”作出了积极贡献。
加强疾控体系建设。东营大力实施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联合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等部门制定印发了《东营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编制全市疾控中心标准编制及建设规划,科学核定疾控中心人员编制,优化调整市疾控中心机构职能,在全市推行疾控首席专家制度,明确职责并完善管理,市县疾控机构A、B两类设备配备率均达到,市疾控中心建成6个负压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各县区建成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全部具备多病原检测能力。2021年市疾控中心实施公共卫生应急检测能力提升项目,强化疾控机构标准化建设。
提升疫情防控救治能力。东营改造提升市级传染病定点医院,建成负压病房49间、床位106张,规范改造发热门诊18处,建设发热哨点诊室60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均设立了感染性疾病科或传染病科。市传染病医院建设进展顺利,计划年底投用。疾控机构、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中医院全部具备核酸检测能力,城市核酸检测基地建成投入使用,以满足全员核酸检测需要。提升中医药防控救治水平,制定《东营市新冠肺炎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指引》《东营市新冠肺炎中医治未病中药调养指引》,指导使用中医药参与新冠肺炎防治工作,广饶县、河口区、利津县三家中医院向隔离点重点人群配送中药汤剂、抗疫香囊。院前急救网络服务体系建设与管理不断完善,120院前急救网络服务体系实现了院前急救统一指挥调度和医疗呼救统一受理,急救应急反应能力和救治水平进一步提升。市急救指挥中心调度的急救站点共27家,急救车58辆,其中负压救护车12辆,院前急救从业人员600余人。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为提升应急管理能力,东营研究制定了《东营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专项预案40余部,启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救灾防病相关信息网络直报系统,组建市级卫生应急专家库和6支市级专业卫生救援队伍,定期组织开展各类卫生应急培训和演练,卫生应急队伍现场处置能力明显提升。完善传染病监测和预警系统,全市医疗机构均实现传染病网络直报,依托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立高效协同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系统。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和首诊负责制。引导发热等具有新冠肺炎症状患者到设置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就诊,进行核酸检测,落实闭环管理。统筹做好防疫物资储备和管理,完善应急医疗物资和其他应急物资的采购、调拨、储存等保障机制,建立疫情防控物资调配工作机制。按照日均消耗上限,各类传染病防护物资储备均大于1个月应急保障。
新冠疫苗日峰值接种量达到7.1万剂次
按照全省统一部署要求,东营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压实工作责任,安全高效、有力有序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
统一指挥调度,凝聚工作合力。坚持党政齐抓共管、全市一盘棋,市、县区(开发区)、乡镇(街道)层层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市包县区(开发区)、县区(开发区)包乡镇(街道)、乡镇(街道)包村(社区)、村(社区)包户四级联动机制,把宣传发动、组织引导等任务层层分解到小单元,落细到村居、社区、行业管理服务单位,压实“四方”责任,构建形成“市县主责、乡镇实施、村级(社区)组织、行业促进、条块结合”的疫苗接种工作机制。各级疫情防控指挥部盯上靠上,凝聚各方力量,形成了协调联动、高效运转的工作推进体系。
普及接种知识,精心动员组织。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和致群众的一封信、农村大喇叭、微信、微博等多渠道、高频次、大范围地开展新冠疫苗接种政策和科普知识宣传,群众新冠疫苗接种意愿不断增强。市级开发新冠疫苗接种比对大数据推送系统,各县区、开发区建立接种点前方、基层单位组织后方“双组长”协调对接、双向反馈机制。各县区(开发区)科学划分接种工作责任到基层单位,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村(社区)两委干部作用,网格化摸排人员底数,进村入户、进园入企宣传动员,地毯式推进接种,努力做到无盲区、全覆盖、无遗漏。各接种单元严格落实“周计划、日调度、隔日清”疫苗接种工作机制,切实做到“应接尽接、梯次推进、突出重点、安全”,有效避免了“人等苗”“苗等人”等情况,尽大限度保护群众接种积极性。
创新接种形式,有序高效接种。根据接种工作实际,科学调整接种点设置、人员组织方式和接种形式。接种初期,针对接种人员意愿较高、相对集中、便于组织的接种实际,率先设立大规模集中接种点,全力满足群众接种需求。接种中后期,针对接种意愿不强、居住分散、老年人占比高等问题,灵活采取“固定+临时+流动”接种点等设置方式,下沉到城乡社区、村居、商圈、企业,提供触手可及的接种服务。在全市10家二级以上医院设立新冠疫苗接种禁忌症确认诊室,指导群众正确识别禁忌症。各级卫健部门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工作,着力提升疫苗接种能力和服务质效,全市共设置接种点58处、投用接种车5辆,投入一线接种医务和服务保障人员3190余名,各级参与动员力量1.2万人,接种时间拉长到早晨6点至晚上22点,日峰值接种量达到7.1万剂次。
科学规范接种,保障接种安全。组织全市接种单位医务人员围绕疫苗管理、接种服务、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与救治等内容进行专题培训,培训合格一批、上岗一批。市县两级均成立了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处置小组,各接种点实行行政负责人、业务负责人“双主管制”,合理配置医务人员、公安人员、基层单位组织人员和志愿者,严格落实“四有”措施,充分发挥医共体、医联体优势,由二级以上医院划片包干、驻点开展医疗救治保障工作,确保所有接种点发生疑似异常反应时能够及时开展应急救治,全力保障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截至8月19日24时,全市已完成疫苗接种180.83万人338.51万剂次,其中18周岁以上人群接种167.87万人,325.55万剂次,15-17人群接种6.77万人,6.77万剂次,12-14人群接种6.18万人,6.18万剂次,18周岁以上人群接种率为
96.08%,全程接种完成率88.37%,初步构建起了人群免疫屏障。
0546房产网(东营房产网):请广大市民尽快完成疫苗接种,让东营尽快建立起免疫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