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搜索 导航

热烈祝贺东营黄河口候鸟栖息地成功晋升世界自然遗产 山东首个!

  7月26日,在印度召开的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审议通过了将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的重要组成部分,东营黄河口候鸟栖息地正式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这是山东第一个世界自然遗产。

  据参加本次会议的张正旺教授介绍,第四十六届世界遗产大会举行了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是否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的讨论,“大会顺利通过,包括山东东营黄河口候鸟栖息地在内的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被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张正旺告诉记者。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级工程师王安东介绍,2019年,东营市全面部署申遗工作;2022年,申遗文本获得了国务院的批复,并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2023年,黄河口候鸟栖息地顺利通过世界遗产中心委托专家的实地评估。

  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满足世界自然遗产关键标准之一就是“突出的普遍价值”。黄河口候鸟栖息地最有说服力的证据就是野生鸟类,全球9条鸟类迁徙路线中,2条线路在黄河三角洲交汇。“世界自然遗产相关的要求是‘鸟类种群数量超过全球种群数量的1%’。经过我们的观测和国际组织对一些鸟类的统计数据进行统计比对,黄河三角洲符合条件的鸟类种类达到了38种。”王安东介绍。

  申遗规划文本显示,山东东营黄河口候鸟栖息地规划面积879.88平方千米,包括黄河入海口及周边滩涂湿地,这里是全球暖温带保存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现有野生动物1648种,其中植物685种,鸟类381种。这里是东方白鹳的全球最大繁殖地,黑嘴鸥的全球第二大繁殖地,白鹤的全球第二大越冬地。

  秉承着“保护和修复并重”的新理念,自2020年以来,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投资约5亿元,治理互花米草13.1万亩,修复海草床1500亩。

  东营市委党校生态文明教研室主任孟鲁平认为,黄河口候鸟栖息地申遗成功是山东省东营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打造生态文明新高地的又一阶段性成果。

  此次申遗成功,为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功创建黄河口国家公园注入信心。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主任许明德介绍,下一步,自然保护区将以高质量建设黄河口国家公园为统领,进一步提升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修复水平,持续做好湿地保护、修复与利用工作。构建“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体系,为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提供基础信息保障。

  什么是世界遗产?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第十七届大会上正式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公约对世界遗产进行了定义,并规定了其国家保护和国际保护措施等条款。其中,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包含文化景观)、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三类。

  截至目前,山东共有泰山(双重遗产)、曲阜孔庙、孔府和孔林(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文化遗产)、东营黄河口候鸟栖息地(自然遗产)4处世界遗产。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最终以开发商公布为准。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东营黄河口候鸟栖息地获评世界自然遗产新闻发布会举行 黄三角洲保护区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地预备名录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