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搜索 导航

中国地方举债为应对金融危机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财政部、银监会相关负责人日前指出,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需加强清理整顿和规范监管;近年来,地方政府已通过举债融资,应对金融危机、抗击自然灾害、推动保障房等民生建设。

    随着美国主权信用首次失去AAA信用评级,欧债危机也因“共振”而“雪上加霜”。全球市场显示的不确定性,使得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颇受海内外普遍关注。

    据审计署6月份公布的《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截至2010年底,除54个县级政府没有政府性债务外,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174.91亿元。

    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为6.71万亿元,占62.62%;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为2.33万亿元,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其他相关债务为1.67万亿元。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为应对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央通过发行国债并转贷地方政府、代地方发行政府债券,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公司等多方筹集资金,也为危机中的中国经济提供资金支持。

    此外,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还为抗击自然灾害、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提供资金支持,这位负责人说。

    截至2010年底,地方各级政府投入教育、医疗、科学文化、保障性住房、农林水利建设等民生方面的债务余额达13753.12亿元,投入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工业等领域的债务余额达4016.02亿元。2008年,四川省各级政府筹措政府性债务资金558亿元用于汶川地震的灾后重建。

    在审计署数据公布后的7月初,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发布报告称,中国地方债规模为14万亿元人民币,不良贷款规模大于预期。也有财经专家表示,穆迪使用了错误的数据,推算缺乏严谨,风险判断过于主观。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人员组成的联合课题组于7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困局下中国财政政策选择――2011年上半年我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分析报告》指出,债务危机是当前世界经济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特征。

    该《报告》指出,美国、欧洲、日本等经济体的主权债务问题日渐暴露;而中国等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积累的大量隐性债务、地方政府债务也是一个长期威胁。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最终以开发商公布为准。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