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东营资讯

东营黄河口候鸟栖息地获评世界自然遗产新闻发布会举行

时间:2024-08-28 23:51:32      字号:T|T 来源:东营发布
姓 名: *    性 别: 男   
电 话: *     备 注:
核心提示:   8月28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山东东营黄河口候鸟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情况新闻发布会。邀请到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党工委副书记、二级调研员、新闻发言人李兴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市土地矿...

  8月28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山东东营黄河口候鸟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情况新闻发布会。邀请到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党工委副书记、二级调研员、新闻发言人李兴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市土地矿产发展服务中心主任于汇洋,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划建设科负责人周立城,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中心主任王忠敏,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副主任赵亚杰,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李兴杰

  一、遗产地概况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世界遗产包括文化遗产(包含文化景观)、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三大类。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属于世界自然遗产类型,它位于世界大的潮间带湿地系统内,为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通道上的候鸟提供了重要栖息地。这条迁徙通道由北极经东南亚,一直延伸至大洋洲,纵贯22个国家。湿地具有独特的生态功能,是千百万水鸟不可或缺的中途停歇地。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分两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其中江苏省盐城市申报的期于2019年7月5日,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列入世界《世界遗产名录》,第二期是期的系列扩展,总面积4072.13平方千米,其中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一期,盐城)世界自然遗产总面积2686.99平方公里,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二期)世界自然遗产总面积1385.14平方公里。

  山东东营黄河口候鸟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位于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拟建设的黄河口国家公园,总面积879.88平方公里,占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二期)总面积的63.52%。这里拥有我国暖温带保存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丰富。鸟类由建区时的 187 种增加到目前的373种,现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2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65种,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候鸟重要的中转站、越冬栖息地和繁殖地,被国内外专家誉为“鸟类的国际机场”。植物种类由1995年的393种增加到现在的685种,划定了野大豆保育区7.46万亩、陆海全梯度植物封育区6万亩、生态保育区2万亩、柳树林木种质资源原地保存库1634亩。黄河入海形成泾渭分明的黄蓝分界线,形成河海交汇世界奇观。

  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历程

  在国家林草局和山东省委省政府领导下,东营市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申遗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明确部门职责,细化任务分工,推动我市申遗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一是划定初步范围。自2019年12月始,我市按照国家林草局要求,会同技术团队进行现场考察,勘定拐点坐标,科学划定范围,多次召开专家论证会,初步确定了申遗范围,上报国家林草局融入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二期)申报文本。

  二是通过评估论证。2021年8月,国家林草局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黄河口候鸟栖息地等世界自然遗产范围进行论证,与会专家对范围划定给予充分肯定。2022年3月,申报文本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审查。2023年5月8日-9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委派两名国际专家进行了现场考察,两位专家高度肯定了黄河口候鸟栖息地的突出普遍价值,认为黄河口候鸟栖息地为候鸟迁徙、繁殖、越冬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是重新调整范围。2024年1月,按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信件要求,经过现场考察,结合实际的鸟类分布状况,对比新的遥感影像,在原来的范围基础上,总面积由原来的560.62平方千米增加到879.88平方千米,更加了黄河口候鸟栖息地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北京时间2024年7月26日,在印度召开的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通过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次成功跻身“世遗”第二期的相关保护地包括山东东营黄河口候鸟栖息地、上海崇明东滩候鸟栖息地、河北沧州南大港候鸟栖息地、辽宁大连蛇岛-老铁山候鸟栖息地、辽宁丹东鸭绿江口候鸟栖息地。

  这标志着,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东营黄河口候鸟栖息地成为山东省的世界自然遗产。

  我们将以此次申遗成功为契机,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抓紧谋划创建黄河口国家公园,持续加大湿地生态修复力度,做好互花米草治理后的动态监测,实施盐地碱蓬、海草床修复。不断提升鸟类栖息地质量,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样板。用实际行动为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山东台东营记者站记者

  黄河口候鸟栖息地成功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对我市有哪些积极影响?如何进一步发挥世界自然遗产价值,提升我市生态保护工作?

  于汇洋

  山东东营黄河口作为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提名地之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对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国际认可,进一步提升了黄河口的国际知名度,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下一步,我们以申遗成功为契机,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充分发挥自然遗产生态价值,持续加强传承利用,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重点在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机制,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路径。东营是全国首批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我们立足黄河三角洲自然资源特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绿色循环低碳为引领,以统筹做好试点示范为抓手,摸清“绿水青山”家底,挖掘特色生态红利,强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科技支撑,加强技术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优化核算体系,健全配套政策,积极推动核算结果进考核、进规划、进项目。加强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协同配合,加快探索建立适应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需求的土地、财税、金融、市场等政策体系,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落实落地,探索形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东营模式”。

  二是推动“国际湿地城市”“世界自然遗产”“国际重要湿地”“国家公园”四张“生态名片”融合发展。“世界自然遗产”是我市荣获的又一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名片。我们将抓住时机,进一步加强坚持规划引领,科学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加强湿地保护管理,提升湿地生态功能,发挥首批国际湿地城市、世界自然遗产、国际重要湿地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推动生态品牌和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相互促进,融合发展。同时,以生态品牌为媒,以湿地特色为介,以文化底蕴为魂,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样板,打造“特色生态城市升级版”。今年十月份,东营市将举办2024国际湿地城市市长圆桌会议,这也是该国际会议继韩国、法国举办以后,在中国举办。会议举办对于加强湿地保护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城市发展有重要意义。有效促进国际湿地城市间交流合作,提高湿地保护管理水平,提升我市作为国际湿地城市和黄河入海口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是加强湿地保护、弘扬湿地文化,持续加强自然遗产传承利用。深入贯彻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构建湿地保护“黄河口模式”。制定湿地保护规划,做到湿地保护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完善湿地保护形式,构建以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和湿地保护小区等多种保护形式的湿地保护体系。提升湿地保护科研能力,探索适合我市特点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加强湿地保护执法监督,凝聚合力,严厉打击违法破坏湿地行为。依托黄河口独特的历史文化、湿地生态资源优势,以黄河口候鸟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为载体,进一步提升自然遗产地保护管理水平,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分享黄河口经验,切实提升我市湿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价值认同,为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黄河口智慧和力量。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近年来在生态修复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对于黄河口候鸟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发挥了什么现实作用?

  周立城

  近年来,我们按照“陆海统筹,综合治理,系统修复”的工作思路,大力开展了生态修复工作,形成了三种针对不同类型湿地的修复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构建水系循环系统,大力修复淡水湿地。通过开展生态补水、水系连通等措施,修复激活湿地水生态。投资6500万元新建、改建6座引黄闸(船),自然保护区内引提水能力从不足40立方米/秒提升至131立方米/秒,实现从依靠黄河大流量补水到全天候补水的转变提升。大力实施湿地水系连通工程,累计疏通水系241公里,有力保障了淡水供给。修筑、恢复生态堤坝41.6千米,夯实蓄水基础,湿地水位得到有效调控和动态管理。近三年来,自然保护区生态补水突破5.3亿立方米,保持了湿地良好生境,原先的光板地、盐碱滩,变成了水草丰茂、生物多样性富集的大湿地。

  二是构建微型生态系统,大力修复盐沼湿地。在盐沼湿地,以恢复先锋植被盐地碱蓬为目标,在不改变原有的河流水系、地形地貌前提下,通过水系连通补充盐地碱蓬萌发所需淡水、疏通潮沟恢复湿地和海洋交流、在滩涂湿地塑造微地形等方式,减少水流冲击、风力造成的种子流失,截留天然盐地碱蓬种子,促进其自然生长繁衍,提高近海滩涂本土植物竞争能力。近年来,自然保护区修复盐地碱蓬约5.2万亩,整体效果良好,正在逐步实现盐地碱蓬种群的“一次修复、自然演替、长期稳定”。

  三是构建生物演替系统,大力修复海岸带湿地。近年来,互花米草爆发式扩张对海岸带湿地造成严重的生态影响。自2020年以来,自然保护区总投资约5亿元,治理互花米草13.1万亩,遏制了互花米草的蔓延扩张态势。在治理互花米草的同时,疏通被阻塞潮沟76千米,恢复了黄河与海洋的水文连通;增殖放流底栖生物1650亩,加快贝类、沙蚕等生物在近海繁殖;修复海草床1500亩,探索出了环渤海地区海草床生态系统修复的新技术和模式。

  我们开展生态修复工作,修复的是植被,营造的是生境。每一项生态修复工程,都是为了营造适合不同植被、不同底栖生物、不同鸟类生活的生态环境,每一项工程都是和黄河口候鸟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密切相关的。

  在河流淡水湿地,我们按照生态学要求设置大缓坡和深水区引进黄河水,建设鸟类繁殖岛、鱼类栖息地;结合下游漫滩补水需水量,系统考虑鱼鸟生物关系,设置快速过水通道,形成“河流水系循环连通、原生湿地保育补水、鱼虾生物繁衍生息、野生鸟类觅食筑巢”的生物多样性湿地。

  在盐沼湿地,通过项目实施,修复黄河三角洲受损的盐地碱蓬植被,不断发挥盐地碱蓬群落改良土壤、降盐增肥、固碳增汇等生态功能,为鸥、鹤、鹬等珍稀濒危鸟类提供重要栖息地。

  在海岸带湿地,通过治理互花米草,往日的“绿色沙漠”焕发了勃勃生机。根据监测评估结果显示:在互花米草治理区植被清除比例达99%以上,底栖生物种类增加了27%,平均密度增长80%,平均生物量增长50%。今年春季,在项目区发现丹顶鹤137只,黑嘴鸥等鸥类8000余只,鸻鹬类约2万只。鸟儿越来越多,生境越来越好,生物多样性越来越丰富,自然保护区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候鸟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

黄三角早报记者

  近年来,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在生物多样性监测与保护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赵亚杰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是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黄河口候鸟栖息地拥有我国暖温带保存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对于东亚-澳大利亚迁飞区上的候鸟而言,是不可替代的枢纽。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黄河入海口时,要求我们保护好这片难得的大湿地。两年多来,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不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一)坚持科学保护,提高生物多样性水平。我们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全国鸟类环志中心、中国科学院、中国环科院等研究院校,建成了东方白鹳保护研究中心、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定位观测研究站,开展了东方白鹳、黑嘴鸥、鹤类等关键物种栖息地保护,累计建设东方白鹳繁殖招引巢133个,改善了鸟类筑巢繁殖环境。今年3-5月,我们在湿地恢复区增殖放流仔鱼5000公斤(鲫鱼和草鱼),为鸟类提供丰富的食物资源,提高了幼鸟繁殖成活率。根据监测,2024年东方白鹳繁殖了202巢526只幼鸟,黑嘴鸥繁殖数稳定在1万余只,东营市被誉为“中国东方白鹳之乡”“中国黑嘴鸥之乡”。

  (二)加强生态感知,提高生态环境实时监测能力。“保护生态环境首先要摸清家底、掌握动态,要把建好用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这项基础工作做好。”为此,我们加快构建“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体系,建设35处5G网络基站,实现了5G网络全覆盖,为智慧监管奠定了数据传输保障。建设了1处空气定位观测站、3处气象观测点、41处水文在线监测站、9处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站,开展区内陆地、海洋水下地形调查,利用多源遥感技术开展保护区湿地资源、水资源、海洋水质环境、自然灾害、生态系统状况等监测,掌握保护区资源环境现状和变化趋势。

  (三)研发新技术,提升生态系统数智化监测水平。综合运用互联网、无人机、大数据等先进手段,打造AI图像识别点位20处,全国性首创东方白鹳繁殖行为识别技术,提升了对旗舰物种的保护力度。研发手机端“多彩黄三角”应用平台,便于野外记录守护和准确识鸟,利用互联网+全球定位系统,跟踪东方白鹳、丹顶鹤等珍稀鸟类128只,获取有效信息15360条,掌握关键物种的分布特点和迁徙动态,为科学保护提供了高效、的数据支持。近年来,建设湿地、鸟类、人为活动等视频监控200余处,搭建垂起固定翼无人机自动巡航系统3处,红外摄像系统10处,海上雷达预警系统2处,提升保护区智慧监管能力。2024年7月,被山东省大数据局授予数字政府建设技术创新奖。

  大众网东营频道记者

  作为新晋的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公园创建区,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独特的生态系统、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是开展科普教育的理想基地。请介绍一下咱们在展示、传播黄河口突出的普遍价值和生态保护成效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申遗成功后,打算如何进一步提升黄河口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呢?

  王忠敏

  近年来自然保护区发挥“保护、科普、研学、游憩”等综合功能,依托黄河三角洲独特的自然禀赋适度发展生态旅游,重点开展生态体验、研学科普、自然教育等服务,先后被授予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生态教育基地、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自然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连续三年荣获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综合评估“优秀”等级。

  一是配套基础服务设施,打造自然大课堂。先后投资建设了远望楼、游客服务中心、智慧景区、标识导向系统、生态停车场、3A生态厕所等重点服务设施,打造了生态监测中心、鸟类博物馆、天然柳林木栈道、鸟类科普园、黄河游船码头、黄河入海VR体验馆等多处科普教育阵地,系统地展示了黄河口自然科普教育信息。

  二是打造特色产品,提升核心吸引力。高标准打造了白鹳湖湿地自然体验区、天然柳林木栈道等10个山东生态文明学院保护区现场教学点;开发设计“探秘黄河三角洲形成”等研学课程,通过自然教育进校园、进社区、科普讲座、巡展等形式持续开展科普宣教活动,打造特色生态体验和自然教育研学产品。其中《行走黄河口 生态大课堂》课程获评山东省首批黄河流域优秀研学课程。

  三是强化宣传推介,扩大市场影响力。加强与各级主流媒体合作,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国新闻社、人民网、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密集宣传报道黄河口湿地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开通鸟类博物馆微信视频号、抖音视频号、微信公众号推送鸟类科普知识原创视频及文章;精心策划举办黄河口国际观鸟季、黄河口摄影大赛等文旅活动,有效提升了黄河口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下一步,我们将以黄河口候鸟栖息地成功晋升世界自然遗产为契机,科学利用“河海交汇、新生湿地、野生鸟类”三大世界级旅游资源,深入挖掘黄河口生态文化内涵,广泛开展研学旅行、科普教育、生态文明教学,弘扬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一是突出生态体验特色,整合黄河南北两岸、国家公园内外生态资源,完善科普宣教和生态体验服务设施,让公众更好地亲近自然、体验自然、了解自然。二是抓牢科普宣教活动。编辑出版科普画册和《黄河口国家公园鸟类图鉴》等科普读物,深入开展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进企业等宣传教育活动。三是加强对外宣传推介。集中推出系列报道、纪录片、短视频等,通过电视、网络等形式开展科普宣传,向国内外展示真实、立体、动感的黄河口。


【责任编辑:sysmanager】 Tags: 东营黄河口候鸟栖息地 世界自然遗产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的“资讯”所有资料及图表仅供参考使用,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刊载这些文档不视为此楼盘已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或达到可以销售的标准,且不构成对任何楼盘的购买的邀约或意图。参阅本网站上所刊的文档的人士,应被视为已确认得悉上述立场。购房者依据本网站提供的信息、资料及图表进行房屋交易做造成的任何后果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资料及图表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忽。以上信息仅供参考,所有信息以开发商提供为准!

  • 折扣优惠
  • 最新资讯
资讯

更多>>
  • 热点楼盘
  • 最新开盘
楼盘

楼盘名称 开盘价 位置 开盘时间
东营泽惠雅居 7600 西城 08-01
东营理想之城诚园 8200 新区 06-25
梅园臻品·文昌苑 一房一价 东城 03-05
东营金湖学府 一房一价 东城 07-30
东营春晖里 一房一价 东城 10-26
凯泽壹号院 2980000 广饶县 11-14
海通悦澜湾 9000 开发区 12-17
东营东辛嘉悦 一房一价 新区 03-26
东营城投首居 一房一价 开发区 10-14
东营西城御府 一房一价 西城 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