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ft
r
0546房地产
新闻
楼市快讯 | 地产人物
房产专题 | 营销要闻
新房
新盘信息 | 楼盘地图
团购排行 | 购房手册
二手房
出租信息 | 出售信息
房产动态 | 房产中介
装修家居
家装流程 | 家居建材
促销活动 | 装修图库
论坛
业主社区 | 小道消息
网友活动 | 丁丁看房

新政之下 地产央企何去何从

来源:新华财经 更新:2010-12-22 19:44:50 编辑:程红 点击:
核心提示:从发展的角度看,我希望国有房地产企业在两个领域发挥作用。一是保障性住房的开发建设,国有企业应该扮演主要角色...

  据《国企》杂志报道:去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调控政策多数属隔靴挠痒,现在几番调控终于直指痒处。新政之下,地产央企应该扮演何种角色?

  “限退令”下,非地产主业央企进退两难

  今年三月“两会”刚过,北京一日内就爆出三家央企“地王”。 一时间,央企成为众矢之的。媒体普遍认为央企凭借雄厚资金实力支撑疯狂拿地,一定程度上成为了高房价的助推器。在舆论压力面前,国资委3月18日宣布,除中粮、保利、华侨城等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外,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78家中央企业,要在15个工作日内制订有序退出的方案,并在半年内逐渐退出。

  按国资委要求,3月18日接下来的两周内,78家非房地产主业央企均已如期向国资委上报了退出方案,表现相当雷厉风行。然而时至今日,半年时间早已过去,78家央企退出“非地产主业”进程缓慢。有报道称,自“清退令”发布至今,多家非地产主业央企,如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等,均已在北京、上海等地产权交易所将下属地产子公司股权挂牌。除少数“名花有主”外,其他仍乏人问津。市场反应并没有出现预期的购买热, 估计这与4月16日出台的一系列地产调控政策有很大关系。

  据测算,欲退出的78家央企的地产资产总额约为991亿元。这意味着,78家央企内部近千亿元房地产资产没有剥离出来。手握巨资的地产央企由于挂牌的地产资产无人接手,欲进不得,欲退无出。“既然无人接盘,那么只能继续干下去。”另外,由于目前仍有在建项目,特别是一些与地方政府合作建设的安居工程、保障性住房尚未完成,所以78家央企退出地产,尚无准确的时间表。

  其实,无论是国资委劝退的78家非地产主业央企,还是允许进入地产领域的16家央企,它们不断遭受来自房地产界和媒体界的多次质疑:央企是否应该进入房地产市场?很多观点认为,央企应彻底退出房地产,而非依靠其特殊地位获取银行贷款的优势,竞相拿地,制造地王。而诸多央企虽然鲜少参与争论,但内心颇多委屈:央企既然也是企业,自然也有赢利压力,进入地产市场逐利无可厚非。更何况,房地产业是我国支柱产业之一,国有企业没有理由退出。这一点,双方始终未达成共识。

  调控风中,保障房建设提速

  去年以来,中国各地房价直线飙升,政府兑现社会保障性住房承诺的压力也随之增加。面对巨大的民意压力,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强硬姿态,一方面大力调控楼市,一方面对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设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推动力。与此同时,不少地方政府明确提出“今年保障房开工量不少于总量60%”的目标。在一波紧似一波的楼市调控压力下,保障性住房建设开始全面提速。

  在中央9000亿元保障房计划的刺激下,不少国有房地产企业纷纷进行业务结构调整,进军保障房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北辰、首开、保利等众多国企纷纷加快了参建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步伐。

  对于央企参与保障房建设,国资委此前曾予以首肯:“中央房地产企业在主动履行社会责任、承担国家保障性住房和安居工程建设任务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退而难出的一些地产央企,在四处寻找股份合作、合作开发的同时,也伺机瞄准了未来几年间各地政府力推的千万套保障房。

  据上海市相关部门表示,目前上海的保障房建设已形成“国企主导”的模式。以经适房为例,全部或绝大部分由国企承担开发建设。某业内人士认为,保障房是政府扶持项目,亦是房企“亲近”政府的公关手段,承建单位绝大多数是国企自是意料之中,而地方政府既得口碑又得政绩,双方皆大欢喜。

  按照规定,承建保障房项目的企业将获得包括信贷支持、土地优惠、税收优惠等多种优惠条件。保障房资金周转速度快资金偏紧的开发商可以用保障房土地进行融资圈钱。“保障房不需要定位、不需要宣传、不需要创新,成本也很好控制,尽管利润较低,但在调控重压下,不失为较为安全的经营模式。”

  实际上,在如今商品房成交大幅下降的背景下,民营房企也早已看到了这一点。万科地产、绿城集团等诸多房企在北京、南京、上海等地均参与了相当数量的保障房建设,并拓展到全国各地。万科集团数位副总裁在不同场合均表示,万科已将保障房建设看做住宅产业化的切口之一。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也表示:“保障房业务比例将会在整体集团业务中的所占比例进一步加大。”当然,也有中小型开发商表示,进入保障房建设的渠道并不透明,很难介入。

打印本文

我要说两句
查看更多()
用 户:
内 容:
验证码:
·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网站地图人才招聘商务合作客服中心广告服务服务条款
东营房产网 东营新房 东营二手房 装修家居
0546房地产网,一站式购房首选。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沪ICP备10212951
地址:东营市东城区黄河路155号 邮编:257000 QQ:263836586 [在线留言]
常务法律顾问:李成银律师 电话:15954615577 战略合作伙伴:山东正义之光律师事务所